ParakeetRebeccaRosario/docs_cn/experiment_cn.md

76 lines
4.9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实验流程
实验中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模型的保存和加载,定期进行验证,文本 log 和 可视化 log保存配置文件等另外对于不同的运行方式还有额外的处理这些代码可能比较繁琐但是对于追踪代码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以及 debug 都非常重要。为了减少写这部分代码的成本,我们提供了不少通用的辅助代码,比如用于保存和加载,以及可视化的代码,可供实验代码直接使用。
而对于整个实验过程,我们提供了一个 ExperimentBase 类,它是在模型和实验开发的过程抽象出来的训练过程模板,可以作为具体实验的基类使用。相比 chainer 中的 Trainer 以及 keras 中的 Model.fit 而言ExperimentBase 是一个相对低层级的 API。它是作为基类来使用用户仍然需要实现整个训练过程也因此可以自由控制许多东西而不是作为一种组合方式来使用用户只需要提供模型数据集评价指标等就能自动完成整个训练过程。
前者的方式并不能节省很多代码量,只是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组织代码。后者的方式虽然能够节省许多代码量,但是把如何组成整个训练过程的方式对用户隐藏了。如果需要为标准的训练过程添加一些自定义行为,则必须通过 extension/hook 等方式来实现,在一些固定的时点加入一些自定义行为(比如 iteration 开始、结束时epoch 开始、结束时,整个训练流程开始、结束时)。
通过 extension/hook 之类的方式来为训练流程加入自定义行为,往往存在一些 access 的限制。extension/hook 一般是通过 callable 的形式来实现,但是这个 callable 可访问的变量往往是有限的,比如说只能访问 model, optimzier, dataloader, iteration, epoch, metric 等,如果需要访问其他的中间变量,则往往比较麻烦。
此外组合式的使用方式往往对几个组件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有一些预设。一个常见的预设是dataloader 产生的 batch 即是 model 的输入。在简单的情况下,这样大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可能,模型需要除了 batch 之外的输入。令一个常见的预设是criterion 仅需要 model 的 input 和 output 就能计算 loss, 但这么做其实存在 overkill 的可能,某些情况下,不需要 input 和 output 的全部字段就能计算 loss如果为了满足协议而把 criterion 的接口设计成一样的,存在输出不必要的参数的问题。
## ExperimentBase 的设计
因此我们选择了低层次的接口,用户仍然可以自由操作训练过程,而只是对训练过程做了粗粒度的抽象。可以参考 [ExperimentBase](parakeet/training/experiment.py) 的代码。
继承 ExperimentBase 写作自己的实验类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下的一些规范:
1. 包含 `.model`, `.optimizer`, `.train_loader`, `.valid_loader`, `.config`, `.args` 等属性。
2. 配置需要包含一个 `.training` 字段, 其中包含 `valid_interval`, `save_interval``max_iteration` 几个键. 它们被用作触发验证,保存 checkpoint 以及停止训练的条件。
3. 需要实现四个方法 `train_batch`, `valid`, `setup_model` and `setup_dataloader`。`train_batch` 是在一个 batch 的过程,`valid` 是在整个验证数据集上执行一次验证的过程,`setup_model` 是初始化 model 和 optimizer 的过程,其他的模型构建相关的代码也可以放在这里,`setup_dataloader` 是 train_loader 和 valid_loader 的构建过程。
实验的初始化过程如下, 包含了创建模型优化器数据迭代器准备输出目录logger 和可视化,保存配置的工作,除了 `setup_dataloader``self.setup_model` 需要自行实现,其他的几个方法都已有标准的实现。
```python
def __init__(self, config, args):
self.config = config
self.args = args
def setup(self):
paddle.set_device(self.args.device)
if self.parallel:
self.init_parallel()
self.setup_output_dir()
self.dump_config()
self.setup_visualizer()
self.setup_logger()
self.setup_checkpointer()
self.setup_dataloader()
self.setup_model()
self.iteration = 0
self.epoch = 0
```
使用的时候只要一下的代码即可配置好一次实验:
```python
exp = Experiment(config, args)
exp.setup()
```
整个训练流程可以表示如下:
```python
def train(self):
self.new_epoch()
while self.iteration < self.config.training.max_iteration:
self.iteration += 1
self.train_batch()
if self.iteration % self.config.training.valid_interval == 0:
self.valid()
if self.iteration % self.config.training.save_interval == 0:
self.save()
```
使用时只需要执行如下代码即可开始实验。
```python
exp.run()
```